【弱水三千是什么意思】“弱水三千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感情深厚、情意绵长。这个短语最早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,原文为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。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今子有树,其名曰‘樗’,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虑以为大樽,而浮乎江湖?夫子固拙于用大矣!”
不过,“弱水三千”一词更常见的是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出现,尤其与爱情有关。它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情厚意,即使面对众多选择或诱惑,也只钟情于一人。
“弱水三千”原指古代传说中的一条河流,因水势柔弱、难以渡过,象征着艰难或不可企及的事物。后引申为情感上的专一与执着,表示即使有无数的选择或诱惑,也只愿专注于一个人。常用于形容爱情中的忠贞与深情。
表格展示: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来源 | 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及后世文学作品 |
| 原意 | 指一条水流柔弱、难以渡过的河,象征困难或不可企及的事物 |
| 引申义 | 表达对某人的深情专一,即使面对众多选择也不动摇 |
| 使用场景 | 多用于爱情、友情等情感表达,强调忠诚与坚定 |
| 文学出处 | 《庄子》、诗词、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常见 |
| 现代用法 | 常用于表白、誓言、歌词等,表达唯一爱意 |
| 相关句子 | “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” |
通过这样的总结和表格形式,可以清晰地了解“弱水三千”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,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,又贴近现代语言习惯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