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挺而走险的意思是什么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“挺而走险”这个成语。它虽然听起来有些激烈,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。下面我们将从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含义
“挺而走险”原意是指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,不得不冒险行动。后来引申为在面临困境或压力时,选择采取极端或危险的手段来应对。
- 挺:挺身而出,勇敢面对。
- 走险:走上险境,冒险行事。
因此,“挺而走险”强调的是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,被迫做出冒险行为。
二、出处与演变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晋侯曰:‘此之谓也。’对曰:‘臣闻之,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’公曰:‘然则子何以自免?’对曰:‘臣闻之,挺而走险,非勇也;知而弗为,非忠也。’”
后来经过历史演变,逐渐被用来形容人在危急时刻的抉择。
三、用法与语境
“挺而走险”多用于描述人在压力下被迫采取非常规手段的行为,常带有无奈或悲壮的色彩。
- 正确用法示例:
- “由于公司濒临破产,他不得不挺而走险,投资了一个高风险项目。”
- 错误用法示例(常见误解):
- “他在比赛中挺而走险,最终赢了。”(错误在于将“挺而走险”理解为“大胆尝试”,而非“被迫冒险”。)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| 词语 | 正确含义 | 常见误用 | 辨析 |
| 挺而走险 | 在无路可退时冒险行动 | 大胆尝试、勇于挑战 | 强调“被迫”和“危险”,而非主动选择 |
| 冒险 | 敢于承担风险 | 不分场合使用 | “冒险”是中性词,而“挺而走险”更偏负面或无奈 |
五、总结
“挺而走险”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成语,其核心在于“无路可退”与“被迫冒险”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常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的无奈选择,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。
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挺而走险 |
| 含义 | 在无路可退时,被迫冒险行动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| 用法 | 描述人在压力下的冒险行为 |
| 常见误用 | 理解为“大胆尝试” |
| 辨析 | 与“冒险”有本质区别,强调“被迫”和“危险”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“挺而走险”的真正含义,避免在使用时产生歧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