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是故无责无贱中的是故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是故无责无贱”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,原文为:“是故无责无贱,而能为天下之大者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因此,没有责任也没有卑贱的人,却能够成为天下之大者(即有大作为的人)。
其中,“是故”是一个文言虚词,意思是“因此”或“所以”,用于引出结论或因果关系。它在古文中常用来连接前后的逻辑关系,表示前面所说的内容导致了后面的结果。
在理解这句话时,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儒家思想的背景。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尊严的重要性,而不是外在的身份地位或责任大小。真正的贤者不因职责轻重或身份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品格,他们以德行立身,最终能够成就大事。
二、表格解析
| 词语 | 含义 | 用法说明 |
| 是故 | 因此,所以 | 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于文言文中,引出结论 |
| 无责 | 没有责任 | 指不受职责束缚,不被任务所累 |
| 无贱 | 没有卑贱 | 指不因身份低微而感到自卑 |
| 天下之大者 | 天下有大作为的人 | 指具有远大抱负和能力的人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是故无责无贱”并不是说人可以不负责任或不守本分,而是强调一种超越世俗标准的精神境界。孟子认为,真正有德行的人,不会因为外在的责任或身份而影响内心的正直与坚定。他们能够在平凡中坚持操守,在无责无贱中实现自我价值,最终达到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”的理想状态。
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也有启发意义:不要被职位高低、责任大小所限制,更应注重内在修养与人格独立。只有内心强大、品德高尚的人,才能真正担当大任。
四、结语
“是故无责无贱”中的“是故”是文言中常见的连接词,表示因果关系,意为“因此”。整句话表达了儒家对人格修养的重视,强调内在德行胜于外在条件。通过理解这句话,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代圣贤的思想智慧,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之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