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群众满意度测评表】在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中,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。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对各项工作的认可度和改进空间,各地普遍采用“群众满意度测评表”这一工具,通过系统化的问卷形式收集群众意见,为后续政策优化和服务提升提供依据。
以下是对“群众满意度测评表”的总结说明及示例表格,帮助相关单位更有效地开展测评工作。
一、测评目的
1. 了解群众对服务的满意程度:通过测评结果,掌握群众对政府、社区、企事业单位等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。
2. 发现问题与不足:识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,为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。
3. 提高服务质量:根据反馈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,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4. 促进民主监督:鼓励群众参与社会治理,增强社会监督意识。
二、测评内容
测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测评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服务态度 | 工作人员是否热情、耐心、专业 |
服务效率 | 办事流程是否顺畅,时间是否合理 |
信息透明 | 是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|
设施环境 | 办公场所、设备是否整洁、安全 |
沟通反馈 | 是否重视群众意见并给予回应 |
三、测评方式
1. 现场填写:在办事窗口、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测评表,由群众现场填写。
2. 线上问卷:通过微信公众号、政务平台等渠道发布电子测评表,方便群众随时填写。
3. 电话回访:针对部分重点服务对象进行电话访问,获取更深入的反馈。
4. 匿名提交:确保群众无顾虑地表达真实想法。
四、测评结果分析
测评完成后,需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形成报告。常见的分析维度包括:
- 各项评分的平均值
- 不同群体(如年龄、职业)的满意度差异
- 高频出现的意见或建议
- 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
五、测评表示例(简化版)
序号 | 项目 | 非常满意 | 满意 | 一般 | 不满意 | 非常不满意 |
1 | 服务态度 | 50 | 30 | 15 | 4 | 1 |
2 | 服务效率 | 45 | 35 | 10 | 8 | 2 |
3 | 信息透明 | 40 | 32 | 18 | 7 | 3 |
4 | 设施环境 | 42 | 33 | 16 | 6 | 3 |
5 | 沟通反馈 | 38 | 36 | 17 | 8 | 1 |
六、改进建议
根据测评结果,可提出以下建议:
1.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,提升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。
2. 优化办事流程,减少群众等待时间。
3. 增加信息公开渠道,提高服务透明度。
4. 改善办公环境,营造更舒适的办事氛围。
5. 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,确保群众意见得到及时处理。
通过“群众满意度测评表”的实施,不仅能够提升服务质量,还能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,推动社会治理向更高效、更人性化方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