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”出自毛泽东的《七律·登庐山》,原诗为:
> 一山飞峙大江边,
> 跃上葱茏四百旋。
> 冷眼向洋看世界,
> 热风吹雨洒江天。
> 云横九派浮黄鹤,
> 浪卷千堆雪。
> 目送归鸿过短篱,
> 隐隐闻雷声。
不过,其中“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”并非出自此诗,而是毛泽东在其他作品中引用或化用的诗句,常被误认为是《七律·登庐山》中的句子。实际上,“九嶷山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舜帝的葬地,位于湖南永州宁远县,而“帝子”则指舜帝之子,或泛指帝王、圣贤。
一、“九嶷山上白云飞”的含义
“九嶷山上白云飞”描绘的是九嶷山上的自然景象。九嶷山以奇峰秀岭、云雾缭绕著称,山间常常云雾升腾,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受。这里的“白云飞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、高远飘逸的精神境界。
二、“帝子乘风下翠微”的寓意
“帝子乘风下翠微”中的“帝子”通常被认为是舜帝之子,也有说法是指古代神话中的帝王或仙人。“乘风”表示轻盈自如、无拘无束的状态;“翠微”则是指青翠幽深的山林深处,象征着纯净、宁静和理想之地。
整句可以理解为:一位帝王或圣贤乘风而下,来到这幽静深远的山林之中。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,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。
三、全诗意思的解读
虽然“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”并非一首完整的诗,但结合上下文与历史背景来看,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以及对古代圣贤精神的敬仰。它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、追求高尚理想的意境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。
此外,这种诗意也常被用来象征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与回归,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向往。
四、总结
“九嶷山上白云飞,帝子乘风下翠微”虽非完整诗作,但其意象优美、意境深远,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。它不仅描绘了九嶷山的壮丽风光,也寄托了人们对圣贤精神的崇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。这种诗意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发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