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供养不周是什么意思】“供养不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照顾、关怀不够或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。这个词多用于家庭、社会关系中,尤其在长辈与晚辈之间使用较多,表示对长辈的关心和照顾不足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供养不周 |
拼音 | gòng yǎng bù zhōu |
含义 | 对他人照顾不够,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,尤其是对长辈或需要照顾的人 |
用法 | 多用于自责或表达歉意,常见于家庭或社会关系中 |
近义词 | 照顾不周、赡养不足、关怀不够 |
反义词 | 供养有方、悉心照料、无微不至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家庭关系 | “我对父母的照顾还不够,真是供养不周。” |
工作场合 | “这次项目推进不力,是我的责任,供养不周。” |
社会交往 | “朋友生病期间我没有及时探望,真是供养不周。” |
三、文化背景
“供养”一词源于古代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道观念,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照顾。“不周”则表示不到位、不周全。因此,“供养不周”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,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孝道和责任感的价值观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语气谦逊:使用时应带有自责或歉意的语气,不宜用于指责他人。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对长辈、亲人或重要人物的照顾不足。
- 避免滥用:不要随意用于日常琐事,以免显得过于夸张或不真实。
五、总结
“供养不周”是一个表达对他人关心不够、照顾不足的成语,常用于自责或表达歉意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孝道和责任感的重视。在使用时应注意语气和场合,以确保表达得体、恰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