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经注江水原文及翻译】《水经注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,由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。其中“江水”篇详细记载了长江的流经路线、地形地貌、历史沿革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。本文将对《水经注·江水》的原文进行简要总结,并附上部分段落的翻译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。
一、原文总结
《水经注·江水》主要描述了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沿途地理情况,包括山川、河流、城池、古迹、风俗等。文中不仅记录了自然景观,还融入了许多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认识。
以下是《水经注·江水》中几个重要段落的原文摘录:
原文段落 | 内容概要 |
“江水出岷山,东流至江陵,过巫山,入于海。” | 描述长江的源头与流向,从岷山发源,流经江陵,经过巫山,最终注入大海。 |
“江水之险,自三峡以来,未有能逾者也。” | 强调长江三峡的险峻,是长江中最难行的一段。 |
“江水东流,至于荆门,山势雄伟,水势湍急。” | 描述荆门一带的山水特征,突出其地势险要。 |
“江水南岸有鱼复县,其地多石,少田。” | 记载沿江地区的行政区划与土地状况,说明当地农业条件较差。 |
二、翻译对照表
以下为《水经注·江水》部分原文的现代汉语翻译:
原文 | 翻译 |
江水出岷山,东流至江陵,过巫山,入于海。 | 长江发源于岷山,向东流至江陵,经过巫山,最后流入大海。 |
江水之险,自三峡以来,未有能逾者也。 | 长江的险要,自三峡以来,没有人能够超越它。 |
江水东流,至于荆门,山势雄伟,水势湍急。 | 长江向东流,到达荆门,山势雄伟,水流湍急。 |
江水南岸有鱼复县,其地多石,少田。 | 长江南岸有鱼复县,那里多石头,少耕地。 |
三、总结
《水经注·江水》不仅是对长江自然地理的记录,更是对古代社会、文化、历史的生动反映。通过这部作品,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如何观察自然、利用自然,并在自然环境中发展文明。文章语言古朴,内容丰富,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水经注》其他篇章或具体段落的解读,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