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微言大义名词解释】“微言大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不修其身,而求诸人,是谓失本。故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《春秋》之义,以小见大,微言大义。”原意是指在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重大的意义。后多用于形容文章、言论或话语虽简短,却寓意深远,富有哲理。
一、
“微言大义”常用于文学、哲学、政治等领域,强调语言的精炼与思想的深刻性。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,要求说话者或写作者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出丰富的内涵。这种表达方式常见于经典文献、名人语录、历史典故等,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启发性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来源 | 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,原指《春秋》一书中的表达方式。 |
含义 | 在简短的话语中包含深刻的意义或重大的道理。 |
使用领域 | 常用于文学、哲学、政治、教育等领域。 |
表达特点 | 精炼、含蓄、富有哲理,注重言外之意。 |
示例 | 如孔子的“仁者爱人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皆为微言大义的典范。 |
作用 | 引导读者思考,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广度,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感染力。 |
注意事项 | 需结合上下文理解,避免断章取义;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。 |
三、结语
“微言大义”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,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视思想深度与表达智慧的体现。在现代社会中,掌握这一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有效地传递思想,提升沟通的质量与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