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】“道貌岸然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、有道德,实际上却行为不端、虚伪做作。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里不一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析
- 出处:出自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道貌岸然,实则市侩。”
- 字面意思:
- “道貌”:指表面的道德模样。
- “岸然”:形容严肃、庄重的样子。
- 实际含义:表面上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,内心却极其卑劣,行为不端。
二、用法与语境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批评他人虚伪 | “他平时道貌岸然,背地里却干尽坏事。” | 表达对某人虚伪行为的不满。 |
描述表里不一的人 | “这个人道貌岸然,其实是个骗子。” | 强调外表与内在的反差。 |
文学作品中 | “他道貌岸然,却暗中勾结敌人。” | 增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虚伪做作、口是心非、两面三刀 |
反义词 | 表里如一、光明磊落、诚实守信 |
四、总结
“道貌岸然”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、正人君子,实际上却行为卑劣、虚伪不堪的人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造成误解。
通过了解其来源、用法和相关词语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和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