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严选问答 >

才疏德薄出处于哪里

2025-09-20 00:58:45

问题描述:

才疏德薄出处于哪里,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?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0 00:58:45

才疏德薄出处于哪里】“才疏德薄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学不足、道德修养不高。这个词语常被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,但其出处却常常让人感到模糊。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梳理“才疏德薄”的出处,并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。

一、

“才疏德薄”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自身或他人的评价中,虽然没有明确的典籍记载“才疏德薄”四个字同时出现,但类似的表达在古文中屡见不鲜。例如,“才疏学浅”、“德薄才疏”等说法频繁出现在唐宋以后的散文和诗词中,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“才疏德薄”。

该词多用于自谦,表示自己能力有限、品德不够深厚,常见于士大夫阶层的书信、奏章或个人自述中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也被广泛用于自我反思或对他人的客观评价。

二、出处与演变

词语 出处/来源 说明
才疏学浅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表示才学浅薄,常用于自谦
德薄才疏 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 褒贬结合,强调德行不足
才疏德薄 现代汉语常用表达 由“才疏学浅”与“德薄才疏”演变而来,形成固定搭配

三、使用场景

“才疏德薄”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
1. 自谦:如官员上奏时称“臣才疏德薄,难当大任”。

2. 批评:用于指出某人能力不足、品行欠佳。

3. 文学作品:在小说、诗歌中作为人物性格的描写。

四、结语

“才疏德薄”虽非出自某一具体典籍,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和对才德并重的追求。在现代社会,这一词语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不断学习、提升自我,做到德才兼备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变化,可参考《四库全书》中的相关文献或历代文人笔记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