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入大荒流全诗及翻译】《江入大荒流》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,出自《渡荆门送别》。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远行、离开故乡时的壮阔景象和复杂情感。整首诗意境开阔,语言凝练,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风格。
一、诗歌原文
《渡荆门送别》
李白
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
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二、诗歌
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从湖北荆门出发,沿长江而下,一路所见的自然景色,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。诗中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两句,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山川与江河的壮丽景象,奠定了全诗的雄浑基调。“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”则运用比喻,将月影比作飞天之镜,云霞如海上楼阁,展现出梦幻般的画面。“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”则点明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。
三、诗歌翻译
原文 | 翻译 |
山随平野尽 | 山峦随着平原的尽头渐渐消失 |
江入大荒流 | 长江奔涌着流入辽阔的荒原 |
月下飞天镜 | 月亮倒映在江水中,如同飞天的明镜 |
云生结海楼 | 云雾升腾,仿佛构建出海上的楼阁 |
仍怜故乡水 | 我依然喜爱故乡的江水 |
万里送行舟 | 它千里迢迢地送我远行 |
四、总结
《江入大荒流》是李白笔下极具代表性的山水诗之一,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美,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。诗中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,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。通过本诗的学习,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及其对自然与人生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