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落红不是无情物全诗】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是清代诗人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中的名句。这句诗以自然现象为喻,表达了诗人对生命、奉献与传承的深刻思考。以下是对该诗句及其背景的总结,并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。
一、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”出自龚自珍的《己亥杂诗·其五》,原诗如下:
> 浩荡离愁白日斜,
> 吟鞭东指即天涯。
> 落红不是无情物,
> 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这首诗写于1839年(己亥年),当时龚自珍因不满朝政腐败,辞官南归。诗中既有离别的忧伤,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其中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一句,借落花的自然过程,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、默默守护的精神。
“落红”指的是凋谢的花瓣,“化作春泥”象征着生命的回归与滋养,“护花”则寓意着新生与延续。整句诗寓意深远,体现了诗人对社会、对未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二、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·其五》 |
诗句原文 | 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 |
创作时间 | 1839年(己亥年) |
作者 | 龚自珍(清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) |
诗的主题 | 离别之情 + 对国家的关怀 + 生命的奉献精神 |
“落红”的象征意义 | 花瓣凋零,象征牺牲与奉献 |
“化作春泥”的含义 | 回归大地,滋养新生 |
“护花”的寓意 | 保护下一代,延续生命与希望 |
诗歌风格 | 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,富有哲理 |
诗句影响 | 成为经典名句,常用于表达无私奉献精神 |
三、结语
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升华。它提醒我们,即使在看似消逝的事物中,也蕴含着不为人知的奉献与价值。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激励人们在平凡中坚守,在奉献中成就伟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