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3个声母的读法】在汉语拼音中,声母是构成音节的重要部分,它位于音节的开头,用来表示字音的起始部分。普通话中共有23个声母,它们分别是:b、p、m、f、d、t、n、l、g、k、h、j、q、x、zh、ch、sh、r、z、c、s、y、w。
这些声母的发音方式各不相同,有的是清音,有的是浊音;有的是送气音,有的是非送气音。掌握好这些声母的正确读法,有助于提高普通话的发音准确性。
以下是对23个声母的简要总结及发音特点:
一、声母分类与发音特点
声母 | 发音方式 | 发音部位 | 是否送气 | 是否清音 |
b | 塞音 | 双唇 | 非送气 | 清音 |
p | 塞音 | 双唇 | 送气 | 清音 |
m | 摩擦音 | 双唇 | 非送气 | 浊音 |
f | 摩擦音 | 唇齿 | 非送气 | 清音 |
d | 塞音 | 舌尖中 | 非送气 | 清音 |
t | 塞音 | 舌尖中 | 送气 | 清音 |
n | 鼻音 | 舌尖中 | 非送气 | 浊音 |
l | 边音 | 舌尖中 | 非送气 | 浊音 |
g | 塞音 | 舌根 | 非送气 | 清音 |
k | 塞音 | 舌根 | 送气 | 清音 |
h | 摩擦音 | 舌根 | 非送气 | 清音 |
j | 塞擦音 | 舌面前 | 非送气 | 清音 |
q | 塞擦音 | 舌面前 | 送气 | 清音 |
x | 摩擦音 | 舌面前 | 非送气 | 清音 |
zh | 塞擦音 | 舌尖后 | 非送气 | 清音 |
ch | 塞擦音 | 舌尖后 | 送气 | 清音 |
sh | 摩擦音 | 舌尖后 | 非送气 | 清音 |
r | 摩擦音 | 舌尖后 | 非送气 | 清音 |
z | 塞擦音 | 舌尖前 | 非送气 | 清音 |
c | 塞擦音 | 舌尖前 | 送气 | 清音 |
s | 摩擦音 | 舌尖前 | 非送气 | 清音 |
y | 半元音 | 舌面 | 非送气 | 清音 |
w | 半元音 | 舌面 | 非送气 | 清音 |
二、发音注意事项
1. 区分送气与非送气:如“b”和“p”、“d”和“t”、“g”和“k”等,发音时注意是否带有明显的气流。
2. 注意舌位变化:如“zh”、“ch”、“sh”、“r”等发音时,舌尖要卷起并靠近硬腭前部。
3. 避免混淆:如“z”和“zh”、“c”和“ch”、“s”和“sh”,发音时要注意舌尖的位置。
4. 半元音“y”和“w”:虽然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声母,但在拼音中常作为零声母音节的开头使用,发音时接近“i”和“u”。
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这23个声母的正确发音,可以有效提升普通话的发音准确性和表达能力。建议结合语音教材或在线资源进行反复练习,以达到良好的发音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