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胶柱鼓瑟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胶柱鼓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原意是把瑟的弦柱用胶固定住,使音调不能变化,比喻固守成规、不知变通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思想僵化、不善于灵活应对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胶柱鼓瑟 |
拼音 | jiāo zhù gǔ sè |
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原义 | 把瑟的弦柱用胶固定,使音调无法调整 |
引申义 | 比喻拘泥成法、不知变通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 |
近义词 | 墨守成规、因循守旧 |
反义词 | 灵活应变、随机应变 |
二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“胶柱鼓瑟”最早见于《史记》,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。其中提到“胶柱鼓瑟”,原本是指弹琴时把琴柱粘死,使得琴音无法变化,后来引申为做事不懂变通,只按老办法行事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工作场合:某公司管理者坚持使用老旧的管理方式,不愿接受新方法,可说他“胶柱鼓瑟”。
2. 学习中:学生只依赖书本知识,不结合实际,也可以说是“胶柱鼓瑟”。
3. 生活中:面对新问题仍用旧思路解决,也属于这种现象。
四、总结
“胶柱鼓瑟”是一个具有鲜明贬义色彩的成语,强调了思维僵化、缺乏灵活性的问题。在现代社会中,尤其需要避免这种思维方式,学会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。
降低AI率说明: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解释,结合常见用法和例子进行整理,语言通俗易懂,结构清晰,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化的表达方式,以提高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