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辰八字(4)(mdash及及mdash及干支纪时法的计算方法)】在传统命理学中,生辰八字不仅是对出生年、月、日的干支表示,还包括时辰的干支。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出生时间来推算的,而这一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解。掌握干支纪时法的计算方法,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一个人的命运格局。
一、干支纪时法的基本概念
干支纪时法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一天中不同时辰的一种方式,每时辰为两个小时,共十二个时辰,对应十二地支。每个时辰又配以一个天干,形成“时柱”,与年、月、日柱共同构成完整的八字。
二、干支纪时的计算方法
干支纪时法的计算主要依赖于“五子遁”口诀,即根据出生日的天干,推算出当天各时辰的天干。地支则是固定的,按顺序排列。
1. 五子遁口诀
日干 | 对应时辰天干 |
甲己 | 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 |
乙庚 | 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 |
丙辛 | 丙、戊、庚、壬、甲 |
丁壬 | 丁、己、辛、癸、乙 |
戊癸 | 戊、庚、壬、甲、丙 |
> 注:以上为“五子遁”的基本口诀,用于推算每日各时辰的天干。
2. 时辰地支固定表
时辰 | 地支 | 时间范围 |
子时 | 子 | 23:00–01:00 |
丑时 | 丑 | 01:00–03:00 |
寅时 | 寅 | 03:00–05:00 |
卯时 | 卯 | 05:00–07:00 |
辰时 | 辰 | 07:00–09:00 |
巳时 | 巳 | 09:00–11:00 |
午时 | 午 | 11:00–13:00 |
未时 | 未 | 13:00–15:00 |
申时 | 申 | 15:00–17:00 |
酉时 | 酉 | 17:00–19:00 |
戌时 | 戌 | 19:00–21:00 |
亥时 | 亥 | 21:00–23:00 |
三、干支纪时的计算步骤
1. 确定出生日的天干
根据出生日期,查出该日的天干(如:甲、乙、丙等)。
2. 根据“五子遁”口诀,找出当日各时辰的天干
例如:若出生日为“甲日”,则子时天干为“甲”,丑时为“丙”,寅时为“戊”,依此类推。
3. 将天干与地支组合成“时柱”
每个时辰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,如“甲子时”、“丙寅时”等。
四、示例说明
假设某人出生于甲子日(即甲日),那么根据“五子遁”口诀:
- 子时:甲
- 丑时:丙
- 寅时:戊
- 卯时:庚
- 辰时:壬
- 巳时:甲
- 午时:丙
- 未时:戊
- 申时:庚
- 酉时:壬
- 戌时:甲
- 亥时:丙
因此,该人的“时柱”依次为:
时辰 | 天干 | 地支 | 时柱 |
子时 | 甲 | 子 | 甲子 |
丑时 | 丙 | 丑 | 丙丑 |
寅时 | 戊 | 寅 | 戊寅 |
卯时 | 庚 | 卯 | 庚卯 |
辰时 | 壬 | 辰 | 壬辰 |
巳时 | 甲 | 巳 | 甲巳 |
午时 | 丙 | 午 | 丙午 |
未时 | 戊 | 未 | 戊未 |
申时 | 庚 | 申 | 庚申 |
酉时 | 壬 | 酉 | 壬酉 |
戌时 | 甲 | 戌 | 甲戌 |
亥时 | 丙 | 亥 | 丙亥 |
五、注意事项
- 干支纪时法需结合出生时间准确判断时辰。
- 若出生时间为凌晨1点左右,应属“丑时”,而非“子时”。
- 实际应用中,建议使用专业命理软件或查阅万年历辅助判断。
六、总结
干支纪时法是生辰八字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计算虽有一定规则,但掌握“五子遁”口诀后即可快速推算。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各时辰对应的天干地支,不仅便于记忆,也提高了实际应用的效率。
时辰 | 天干 | 地支 | 时柱 |
子时 | 甲 | 子 | 甲子 |
丑时 | 丙 | 丑 | 丙丑 |
寅时 | 戊 | 寅 | 戊寅 |
卯时 | 庚 | 卯 | 庚卯 |
辰时 | 壬 | 辰 | 壬辰 |
巳时 | 甲 | 巳 | 甲巳 |
午时 | 丙 | 午 | 丙午 |
未时 | 戊 | 未 | 戊未 |
申时 | 庚 | 申 | 庚申 |
酉时 | 壬 | 酉 | 壬酉 |
戌时 | 甲 | 戌 | 甲戌 |
亥时 | 丙 | 亥 | 丙亥 |
掌握这些知识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八字命理的整体结构,为命理分析提供更精准的依据。